2017年 第4卷 第3期
2017, 4(3): 1-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1
摘要:
介绍了近期美国、日本和中国核电厂抗震设计地震动规范的现状和趋势,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开展的AP1000机型核岛基础隔震设计课题为例,分析了AP1000机型核岛基础隔震设计的必要性及总体概念设计内容,研究了美国核管会目前重点关注的核岛基础隔震设计内容以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应对策略,研究成果为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及核岛结构基础的隔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7, 4(3): 7-1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2
摘要: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消除民众对核废料的担忧,完善上海核电产业链,介绍了核废料的产生和处理方法,分析了国内外核燃料循环后端产业的特点、市场空间和发展态势,以及上海市发展核燃料循环后端产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上海市发展核燃料循环后端产业的重要途径、重点产品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对引导上海相关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科研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7, 4(3): 23-2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5
摘要:
从工业控制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的特点。针对分布式风力发电,设计了风电物联网平台,并进行了实际的工程实践。在平台设计中,采用了网际组态软件的设计方式,以后台配置式方式进行工程实施,提高了实施效率;提供了统一数据服务接口,为其他应用软件服务商的使用提供了便捷的应用途径;采用了Silverlight技术进行平台开发,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并具备优秀的视觉效果;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使平台的应用更注重解决以往的“应用孤岛”问题。经过现场工程实践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017, 4(3): 30-3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6
摘要:
近年来,电厂智能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智能电厂,通过梳理智能电厂的概念、体系架构,对智能电厂的建设思路提出建议,并对一体化信息平台进行介绍。从纵向层级、横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生产流程三条主线进行分析,指出智能电厂不仅由智能化的设备组成,同时还需要与IT技术、信息化管理工具、先进算法和管理理念相结合。智能电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对待,并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科学决策,分阶段实施,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思想能真正落地,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2017, 4(3): 35-38.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7
摘要:
随着我国核电重启政策的施行,核电装机容量逐步提高,乏燃料的产生量、离堆量以及外运需求量均呈现快速上涨趋势,而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求和处理能力的矛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文章通过介绍乏燃料后处理主流技术的工艺流程,分析该产业发展的急迫性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寻找产业链发展的着手点,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出谋划策。
2017, 4(3): 39-47.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8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sCO2循环)系统简单、结构紧凑、效率高,可与采用化石燃料燃烧方式的热源结合,形成先进的火力发电系统。sCO2循环有间接加热和直燃加热两种方式,前者可采用燃煤锅炉间接加热获得热能,后者可采用燃气直接燃烧获得热能。基于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文献调研,可以得出结论:sCO2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并有望开发大型的清洁、高效火力发电系统,突破传统火力发电技术发展瓶颈。
2017, 4(3): 48-52.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09
摘要:
研究了不锈钢、黄铜与铝三种电极材料对碳酸丙烯酯液体电介质冲击击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的冲击击穿电压在平行板不锈钢、黄铜与铝电极对情况下依次递减。为了研究电极材料对碳酸丙烯酯冲击击穿性能的影响机理,利用克尔电光测量方法测量了三种不同电极情况下液体中电场与空间电荷的分布情况。测量结果表明,三种金属材料的空间电荷注入能力铝最强,黄铜次之,不锈钢最弱,而相应地,液体中电场畸变率在不锈钢、黄铜与铝电极对情况下依次增加。这说明了冲击电压作用下三种金属电极材料在碳酸丙烯酯中的电场畸变率差异,造成了冲击击穿特性的不同。
2017, 4(3): 53-57.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0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逐渐趋向缓和,发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逐年减少,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造成发电机组热经济性不断降低,无法满足国家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的需求。针对低负荷运行发电机组进行滑压优化,对基于最佳阀点的滑压控制技术优化方案进行研究,并采用加快主汽压力响应及凝结水节流技术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策略,不仅提高了发电机组在低负荷状态下的运行效率,也保证了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能够及时快速响应负荷变化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佳阀点的滑压控制技术及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策略能有效提高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的机组运行效率及控制品质,可以在国内其它发电机组进行推广应用。
2017, 4(3): 58-62,57.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1
摘要:
考虑UPFC串、并联侧包含多种控制模式,为使其在含UPFC的电力系统中达到理想控制效果,本文提出UPFC串、并联侧根据不同运行工况选择控制模式的协调方案。论文以电压稳定为控制目标,借助WAMS实时测量全局信息的功能,在静态失稳、暂态失稳工况下,选择静态失稳、暂态失稳的判别方法作为UPFC控制模式的切换条件,并对UPFC的控制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协调控制方案。利用PSCAD/EMTDC时域仿真,验证了协调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可实现不同运行工况下UPFC各控制器间的相互协调。
2017, 4(3): 63-68,7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2
摘要:
配电网的线损率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为便于线损管理,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以东莞某实际10 kV配电网为例对线损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线损的月度变化特征及其构成情况展开分析,根据相关系数揭示供电量、平均负荷系数、最小负荷系数、形状系数和功率因数等因素对线损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对该月度的工作日和节假日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两者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最终形成月-日-时三个时间维度的线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体系,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线损的变化特性,并实现各种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2017, 4(3): 69-7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3
摘要:
全面回顾了广东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历程,重点总结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投运20多年来所发挥调峰、调频、调相、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功能的情况以及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近5年来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对广东电网不同发展阶段典型运行方式分析,研究了系统调度发挥抽水蓄能电站不同功能的运行规律和演变过程。文章可为改善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度运行管理和后续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2017, 4(3): 75-79,8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4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对比了三种处理生活垃圾方式,阐述了垃圾用于填埋和堆肥不是主要的处理垃圾方式;焚烧方式则更为清洁环保,并已得到大量运用,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并对参考垃圾电站采用3×350 t/d、3×400 t/d、2×500 t/d和2×600 t/d四个配置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主机如何配置和选型。垃圾电站的技术方案选择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技术成熟和应用业绩、运行稳定性、维护工作量、占地面积、投资造价及运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最佳工程方案。
2017, 4(3): 80-8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5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空间资源利用越来越紧张,此种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尤其重要。针对目前综合管廊的设计特点,结合一些实例工程调研和回访、各方单位的反馈、工程实施需求收集等,对综合管廊标准段及各类节点进行归类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和设计工作应该注意的环节事项。希望为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参考,为项目前期推进、摸清造价提供决策素材和依据。目前全国的综合管廊发展势头强劲,经验积累日渐丰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顺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注入了诸如“智慧”、““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的数字化概念,这将使管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下构筑物,而更使得今后探讨将打破传统专业壁垒,融汇更多不同领域的新知识,这也是对设计方的新考验和要求。
2017, 4(3): 85-91,9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6
摘要:
海底电力电缆路由、埋深位置和裸露的定期精准检测是保障海缆长治久安及安全运营的根本,海缆精准检测技术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常规的磁力仪、管线仪探测技术方法是探测海洋管线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结果较为粗略,无法做到精准检测。对比了海缆检测各技术方法的优劣性,提出了以水下机器人为依托,携带摄像头、声呐系统、TSS350近距离检测海缆路由埋深、抛石石坝外观、抛石石坝厚度、海缆裸露悬空及风险点、海缆路由区域障碍物等,辅以多波束、ADCP进行海缆路由区域地形地貌、海流测量,分析海缆埋深、路由等状况变化的原因。同时以海南联网海缆检测应用为例,研究表明:该综合检测方法全面,检测效果好,历次检测检测对比吻合度高,准确掌握了海缆的实际状况。为后期海缆精准检测及运行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7, 4(3): 92-9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7
摘要:
风电技术发展速度远高于风电场衰老速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数风电场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扩建,并以此来最大化利用已有风电场内风能资源,增加经济收益。根据已建成风电场运行特性对风电场进行精细化设计是已建成风电场改扩建的关键。针对已建成风电场的Scad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及运行特性,随后根据风电场风资源特征及运行特性,建立CFD模型,并通过对比风电场模型与风电场各机位点实际测风数据的误差,确认风电场CFD模型的精确程度,最后应用修正为自由流的已建机位点机舱测风数据进行模型修正,达到精准模拟风电场的要求,并以此来确定风电场改扩建排布方案,确保风电场发电量。工程实例的数据与结果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7, 4(3): 97-102,10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8
摘要:
针对海上风电的风能资源评估,利用4个沿海自动气象站2003—2010年的逐时测风数据与同期MERRA再分析资料,通过6组数值试验,从平均风速、风速标准差、平均风功率密度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年发电量等4个评价指标全面对比分析了8种风资源测量-相关-推测方法。结果表明:简单正交回归法、简化主轴回归法、分位数回归法、Weibull尺度拟合法和矩阵时间序列法对平均风速的推测结果更优,简单正交回归法、简化主轴回归法和Weibull尺度拟合法对风速标准差和平均风功率密度的推测结果更优,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风向-风速联合频率分布和风机发电量的推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参证站自身的数据质量和空间代表性对测量-相关-推测方法的表现具有潜在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多种测量-相关-推测方法进行集成运用和综合判断,以符合海上风电多层次、多目标的风资源评估需求。
2017, 4(3): 103-10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9
摘要:
在南方地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山区,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所获取的DEM和DSM成果精度低、输电线路野外勘测强度大,通过分析机载LIDAR技术的优势特点,以滇西北特高压输电线路优化设计为例,阐述了机载LIDAR技术在准确提取平断面、优化交叉跨越设计以及有效估算拆迁与青苗赔偿等路径优化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将机载LIDAR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优化设计,可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设计质量,优化工程投资预算。
2017, 4(3): 107-11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0
摘要:
花岗岩残积土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采用随机场方法研究了土体力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强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润锋模型模拟强降雨条件下边坡中孔隙水压力分布,采用随机场模拟土体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研究表明:土体空间变异性可改变边坡的失效模式,随着土体空间相关距离的减少,滑体体积减小;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后,边坡的失效概率对湿润锋的增加更为敏感,忽略土体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的负相关性会高估边坡的失效概率。
2017, 4(3): 115-118.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1
摘要:
某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存量垃圾填埋场,其中一些由于缺少防渗系统,造成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结合某地区某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勘探、实验室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分析垃圾场所处的地质环境、地层对垃圾污染物的防护能力,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该垃圾场渗滤液对下伏第一层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及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填埋场下游地下水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且污染程度与距离垃圾场的远近正态相关,说明地下水污染与垃圾场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统计结果表明,砷的污染指数最高,约为24倍,其次为高锰酸钾指数,最高为2.4;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为标准值的5倍,内梅罗污染指数为标准值的17倍之多。该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某地区已存的部分存量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为某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全国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大量的借鉴经验。
2017, 4(3): 119-12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2
摘要:
三代非能动核电项目RPV和SG用SA-508 Gr.3 C.1和SA-508 Gr.3 Cl.2锻件设计要求严格,制造难度高,在国产化制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性能不符合项。定量比较了三代非能动核电项目RPV和SG用SA-508锻件的设计要求与ASME规范要求的差异,并统计分析了RPV和SG用SA-508锻件的力学性能实测值。结果表明,RPV用SA-508 Gr.3 C.1锻件的不符合项的主要原因是低温韧性不足,SG用SA-508 Gr.3 C.2锻件的不符合项的主要原因是低温韧性、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最后研究了RPV和SG用SA-508锻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特点,分析了造成国产化大锻件性能不稳定的原因。为克服SA-508大锻件的制造现状与设计要求的矛盾,亟需对大锻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或采用新型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大型锻件的性能。
2017, 4(3): 127-130.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3
摘要:
高水头水泵水轮机进水球阀上下游主密封是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不同厂家对密封副硬度差的设计理念不同。探析了密封副设计理念的渊源,并对国内电站典型的设计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广蓄二期球阀密封副损伤情况与硬度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封面的损伤与其硬度差密切相关,固定密封环与活动密封环硬度接近时,密封面基本没有损伤或损伤程度很小;固定密封环硬度低于活动密封环硬度且差值比较大时,其密封面损伤的程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合理控制球阀密封副硬度差有利于提高密封副的运行可靠性,建议设计制造厂家将硬度差控制在±35HB内。
2017, 4(3): 131-135.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4
摘要:
覆冰闪络是造成重覆冰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云南、贵州等海拔比较高的山区,尤其是在水系流域发达、地形复杂的地区,安装融冰装置能降低冰闪事故率,提高输电网冬季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对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换流站融冰方案进行选型分析,从技术方案,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工程投资等方面展开比较,提出了技术经济性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直流融冰配置方案,并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2017, 4(3): 136-140.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5
摘要:
从产业组织的视角,运用SCP模型分析了我国水电建设行业的现状,并与国外工程公司水电建设板块进行对标,结果表明,我国水电建设行业具有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且已经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水电衍生领域的投资运营在投资标的和商业模式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投资运营对行业利润水平的贡献正在增强,对于行业内企业,业态组合、国际化、技术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可增强多元化发展能力。最后,对于拟进入水电建设行业的企业给出了对策建议。
2017, 4(3): 141-144,118.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26
摘要:
针对目前因各种气象灾害所频频引发的电网事故,详细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以及不同气象灾害对电力系统尤其是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对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的气象预报信息以及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在实现输电线路的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以及进一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为进一步研究输电线路的防灾减灾技术方面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