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排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
10
20
30
50
摘要:
  目的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能源行业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后勤保障。广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和资源小省,能源自给率较低,一直面临能源匮乏的挑战。经过多年发展与转型,广东能源行业正逐渐形成传统火电、核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多元能源组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行业也从经济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转变为省内高新技术制造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能源行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对制定科学的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广东能源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首先整合代表广东能源行业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数据建立研究数据集,然后分别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Feder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对广东能源行业的整体经济贡献与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后期阶段下广东能源行业与整体经济发展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能源行业生产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与溢出效应均较为显著,但能源投资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对较低。
  结论  研究从实证角度测算了广东能源行业的经济贡献,根据结果提出了广东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可为广东能源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摘要:
  目的  为实现“双碳”目标,电源侧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广东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同时,紧紧围绕新能源发展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的多元电源支撑体系也是广东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中之重。因此,提前谋划面向碳中和的广东电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  在对广东省远景能源供需格局进行研判的基础上,统筹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考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资源条件、电力供应平衡3个方面约束,提出广东面向碳中和的电源发展思路,对不同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结果  研究表明,碳中和时期,广东省电源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当前电源装机规模的3倍左右;电源供应主体由当前的“火电+核电+外电”组合,转变为“新能源+核电+外电”组合,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80%,其中,省内新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0%。
  结论  广东省的电源结构调整前景看似乐观,然而,这个过程仍然面临政策、技术、产业和市场等诸多挑战,建议转型过程中关注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转变、保障非化石能源发展关键要素、重视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为了满足碳中和时期广东两倍于现状的电力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需特别关注引领电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科技创新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类型、能源新技术的探索,向能量密度更大、能效转换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摘要:
  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建设、能源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广东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和“双碳”目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广东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底层逻辑逐步改变。充分理解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最优化资源配置并利用好“双碳”机遇促进中国能源和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数据整合并使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量化分析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发展阶段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整个时间段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体现了不一致的统计关系方向,而20世纪9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显著的格兰杰原因。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在不同发展阶段下能源与经济关系出现变化,工业化中期开始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导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