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0(S1): 27-33.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S1.004
目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了电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储能作为灵活调节性资源,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促进源网荷储协同高效发展,需要结合储能技术特性,根据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实际需求,找准储能在不同场景的作用定位。
方法 基于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提出了电网侧、电源侧与用户侧储能配置的策略,并从变电站设计、网架规划、电力平衡、新能源消纳等多角度展开了储能影响研究。
结果 从电网侧看,储能可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延缓或替代电网投资;从电源侧看,储能接入对电力平衡产生影响,可通过优化配置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结论 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支撑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文章所提的储能配置策略可在实际应用时提供指导。
摘要:
目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了电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储能作为灵活调节性资源,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促进源网荷储协同高效发展,需要结合储能技术特性,根据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实际需求,找准储能在不同场景的作用定位。
方法 基于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不同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提出了电网侧、电源侧与用户侧储能配置的策略,并从变电站设计、网架规划、电力平衡、新能源消纳等多角度展开了储能影响研究。
结果 从电网侧看,储能可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延缓或替代电网投资;从电源侧看,储能接入对电力平衡产生影响,可通过优化配置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结论 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支撑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文章所提的储能配置策略可在实际应用时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