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盲审
  • 学术期刊非营利性
  • 全球免费开放获取全文
  • 最新科研成果提供绿色通道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

史磊

史磊.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引用本文: 史磊.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Lei SHI.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Citation: Lei SHI.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基金项目: 

中国能建广东院科技项目“水面光伏关键技术研究” EX04761W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史磊(通信作者) 1975-,男,河南新郑人,高级工程师,结构专业,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设计及工程建设工作(e-mail)shilei@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K519;TU392.5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

图(10) /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32
  • HTML全文浏览量:  189
  • PDF下载量:  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5-05
  • 修回日期:  2019-08-22
  • 刊出日期:  2020-03-25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基金项目:

    中国能建广东院科技项目“水面光伏关键技术研究” EX04761W

    作者简介:

    史磊(通信作者) 1975-,男,河南新郑人,高级工程师,结构专业,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设计及工程建设工作(e-mail)shilei@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K519;TU392.5

摘要:   [目的]  广东沿海太阳辐照资源丰富,为了利用好光资源,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研究光伏电站的重要结构物——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抗台风设计。支架系统的设计参数选择对于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均影响非常大。  [方法]  将以广东沿海某光伏电站为例,从台风荷载参数取值,结构体型系数,构造措施等方面,结合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及台风灾害后评估,介绍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的要点及实践经验。  [结果]  项目建成后,先后经历了“天鸽”(17级)、“山竹”(14级)台风正面吹袭考验,在经历台风后,整个光伏区阵列受损较小。  [结论]  项目建成后,遭遇几次超过12级以上的台风正面吹袭,并未造成严重损失,支架系统结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印证,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English Abstract

史磊.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引用本文: 史磊.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Lei SHI.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Citation: Lei SHI.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0, 7(1): 90-9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1.014
  • 广东沿海太阳辐照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光伏电站发电,充分利用阳光资源,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台风是广东沿海常见的自然灾害,光伏电站的结构外露,受台风吹袭影响较大,建设光伏电站,就必须根据台风的影响,对电站中的光伏组件支架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抗台风设计,避免外露构件受吹袭损毁(如图1所示)。抗台风设计的参数取值,对项目的安全性、经济性均影响巨大。因此抗台风设计是否成功就成为光伏电站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广东沿海台山地区某光伏电站设计实践为例,从台风荷载参数取值,结构体型系数,构造措施等方面,结合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及台风灾害后评估,介绍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的要点及实践经验。

    项目位于台山市西南约50 km,场址距离海岸线约10 km。项目装机容量50 MWp,占地面积约50 hm2,规划建设110 kV升压站一座,以1回110 kV架空线路送出。项目厂址场址属冲积平原地貌,场地为鱼塘、沿海滩涂,地势平坦开阔;场址极端最高气温39.6 ℃,极端最低气温−1.6 ℃;年均降雨量约为2 200 mm。

    本项目光伏组件安装方案采用固定倾角方式,基础采用PHC300A型高强预应力管桩,光伏支架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场址为鱼塘,水深1~1.5 m,泥面以下8~10 m均为承载力极低的淤泥,其下为粘性土;场址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值0.10 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0.35 s;场址50 a一遇基本风压为0.55 kPa。

    • 我国结构工程抗风设计所依据的各类结构抗风设计规范中,描述风特性的主要参数,多参考国外同行业规范和局部观测资料,而这些局部资料主要取自中高纬度地区,无法涵盖低纬度地区,尤其是台风频繁影响的广东沿海地区。因此,台风荷载参数的取值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独立分析。[1]

      1)台风荷载取值

      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其中台风风力为12~13级,底层中心风速32.7 ~41.4 m/s;强台风风力14~15级,底层中心风速41.5 ~50.9 m/s;超强台风风力>16级,底层中心风速风速>51.0 m/s。[2]

      依据《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6),台风风速的定义底层中心附近,时距为2 min的最大平均风速(m/s),而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将设计风荷载采用是不同重现期场址10 m高度,10 min平均最大风速。若直接采用台风风速作为设计风速,由于台风的观测风速时距短,风荷载将被放大。根据文献3[3],按照离海风不同时距风速间的换算关系,依贝努利公式计算,空气密度按照规范取值ρ=1.25 kg/m3,经换算可得到10 min平均风速的换算风压值如表1所示:

      表 1  台风换算风压

      Table 1.  Typhoon converted wind pressure

      热带气旋 等级 换算基本风压值/kPa
      最小 最大 平均
      台风 12级 0.542 0.691 0.614
      13级 0.694 0.869 0.779
      强台风 14级 0.874 1.078 0.973
      15级 1.083 1.314 1.196
      超强台风 16级 1.319 1.591 1.452
      17级 1.596 1.900 1.745

      对比表1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50 a一遇基本风压值,当采用台风风速换算的风压值作为结构设计的基本风压时,其风荷载要大于荷载规范取值。考虑到增大设计风压同时会增大建设成本,不利于项目提高项目的收益率,因此通常情况,结合保险公司对光伏电站遭受台风灾害的起赔条件为遭受12级以上的台风,因此选用12级台风换算风压作为设计基本风压。

      2)体型系数

      根据《光伏电站设计规范》对地面光伏组件风压体型系数统一取值为1.3。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将迎风面分为上部和下部,根据角度不同及风向不同分别取值,小于10°时上部取±1.3,下部取±0.5;大于30°时上部取±1.4,下部去±0.6;期间插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4] 对体型系数采取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如表2所示:

      表 2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体型系数取值

      Table 2.  Body shape coefficient value

      体型系数 体型β ≤15o 20o 30o 40o 55o
      体型系数µS-1 0.8 0.85 1.0 1.3 1.3
      体型系数µS-2 −0.95 −1.0 −1.3 −1.6 −1.6

      为充分了解光伏方阵体型系数的真实情况,我们采用了缩尺比例1∶4.5的物理模型在风洞试验[5]进行了模拟。试验按照0°~360°每15°一个风向角,设置 24 个试验风向角;安装倾角以此分别为0°、10°、16°、18°、19°、20°、21°、22°共8个倾角工况。试验模型如图2所示。

      图  2  风洞试验缩尺模型与光伏板测点分布

      Figure 2.  Scale model of wind tunnel test and point distribution of photovoltaic plate

      光伏板距离地面0.8 m高度(鱼塘有水)和2.2 m高度(鱼塘无水)时的不同的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倾角越小,体型系数越小;上侧光伏板的体型系数大于下侧光伏板;随着安装高度的增加,体型系数有所增大;20°倾角时整体的体型系数约为0.6,16°倾角时整体的体型系数约为0.52。

      图  3  风洞试验得到的体型系数

      Figure 3.  Scale model of wind tunnel test and point distribution of photovoltaic plate

      对比三本规范的体型系数取值,试验结果与《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4]μs-1较为接近,比《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光伏电站设计规范》偏小很多。考虑到试验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工况,本项目设计拟偏保守取值,按照《光伏电站设计规范》取值设计。同时,在辐射量损失很少的情况下,将年辐射量最大倾角18°降低至16°倾角作为光伏板安装倾角,以降低所受风荷载。

    • 本项目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SAP2000,对支架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光伏支架平面及立面布置如图4所示。支架采用Q235B级冷弯薄壁型钢,桩基础采用PHC300A型管桩,桩基嵌固点距离泥面以下1.2 m,出露泥面以上约2.0 m,基本风压取0.68 kPa(按12级台风考虑);体型系数偏安全取1.3;粗糙度类别按A类地区;其余参数按照规范取值。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结构布置图如图5所示。

      图  4  SAP2000计算模型

      Figure 4.  SAP2000 computational model

      图  5  光伏支架平面及立面布置图

      Figure 5.  Photovoltaic support plan

      计算结果显示,支架结构前四阶频率为0.25 s,0.17 s,0.16 s,0.13 s,振动模态如图6所示:

      图  6  前四阶振动模态

      Figure 6.  Fourth order vibration modes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一阶振动模态为纵向平动,二阶振动为横向平动,三阶与四阶模态均为扭转。构件强度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变形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图  7  支架应力比计算结果

      Figure 7.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ress ratio of support

      图  8  支架变形示意图

      Figure 8.  Deformation sketch of support

      计算结果显示,斜梁最大应力比为0.76,纵向檩条最大应力比为0.91,斜撑最大应力比为0.67,立柱最大应力比为0.288,各构件均满足规范要求;纵向檩条最大变形为6.9 mm,满足规范小于1/250梁跨(14.4 mm)要求;支架顶端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9 mm,满足规范小于1/60支架高度(50 mm)要求。

    • 轻型钢结构遭受台风荷载时,屋面通常是最薄弱环节,甚至檩条都尚未遭遇严重破坏屋面板就已被掀去。[6]光伏面板与支架结构构成的体系也与之类似。光伏组件自身承载力较高,一般光伏组件均应满足IEC61215标准中正面5.4 kPa,背面2.4 kPa的承载力要求。但光伏板边框较薄,通常只有1.5~1.8 mm,边框与支架横梁的连接,当光伏组件采用螺栓连接,在台风瞬时极大风速作用下极容易撕裂,造成“飞板”现象;当采用压块连接,由于压块接触面积大,在风吸力作用下,不宜发生边框撕裂,但压块在长期的受风荷载振动中,容易松脱,造成组件连续脱落;因此,结合螺栓安装不宜松脱的优点,采用压块与螺栓共同连接,同时错开在不同位置,对防止台风荷载作用下的组件脱落更为有利。

      当组件竖排布置时,支架横梁与组件仅有四个交叉连接点,也即组件只能四点连接,而当组件横向布置时,组件长边与横梁平行,可以采用多点连接(如图9所示),增加连接点的数量后,可有效放止“飞板”现象的发生。

      图  9  光伏板连接大样

      Figure 9.  Photovoltaic board connection sample

    • 项目建成后,自2017年先后经历了13号台风“天鸽”(17级),14号台风“帕卡”(12级)正面在台山登陆,2018年又经历14级台风“山竹”(14级)。在经历台风后,整个光伏区阵列受损较小。损坏主要发生在光伏方阵外围角部,有少数支架立柱发生了南向的倾斜弯曲变形,分析原因主要是由角部局部阵风较大产生的倾覆力所致;同时外排上部少量组件脱落,印证了支架上部所受风荷载较下部较大,脱落原因推断是局部安装未到位所致;此外,个别阵列出现了面板起伏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在风荷载作用下,部分支架抱箍出现了滑移,引起了横梁弯曲变形所致。3种情况分别如图10展示的3张照片所示。

      图  10  台风“山竹”过后支架受损轻微

      Figure 10.  0 After typhoon " MANGKHUT", the bracket was damaged slightly

    • 本项目自建成后,遭遇2次超过12级以上的台风正面吹袭,并未造成严重损失,支架系统结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印证,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通过本项目的设计与实践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光伏电站抗台风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风荷载的基本风压取值,可根据业主要求,按照台风风速换算风压值进行选取。

      2)降低安装倾角,可以有效降低光伏面板风荷载体型系数,提高支架承受风荷载的能力;对于外排边角部的光伏支架应构造上增加构件强度,提高抗台风承载力。

      3)加强连接节点,包括采用横排布置方式,同时螺栓加压块组合方式安装,防止光伏组件脱落;增强抱箍的竖向承载力,必要时设置抗滑移构造。

      当然抗台风除了电站设计外,还应通过加强日常的巡检,台风前的安全排查,购买工程保险等方式以减少台风灾害损失。

  • 参考文献 (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