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能具有来源广、热值高、可储存、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可以帮助包括电力、交通、钢铁、建筑等多领域实现深度脱碳。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 300万吨,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三大“战略定位”,即: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然而,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成本过高、政策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工程以单点示范为主,难以快速地规模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期刊《南方能源建设》策划2023年“氢能技术”专刊,紧密追踪氢能产业中关于氢能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管理、氢能的制备和储运技术、氢能的综合利用等相关热点和行业动态,积极向参与中国氢能产业研究的各科研机构和企业征稿,收录十七篇高水平论文,内容涉及氢能基础设施、电氢耦合仿真、氨氢融合路径、绿氢交易市场及掺氢燃气轮机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及应用,是氢能产业的一场学术汇展。希望能通过本期思维火花的进发,为中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衷心感谢作者、同行审稿专家、读者等对本专题的支持。希望本专题的出版能够为关心和从事相关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提供参考,以促进氢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
-
许传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氢耦合规划、能源工程技术经济、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中国工程科学》《中国改革报》《中国电力报》《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Energy》等期刊、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
范永春:中国能建广东院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能源领域的咨询规划研究、系统集成设计和建设工作,在火电、燃机、核电、海上风电、氢能、CCUS、能源规划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兼任中英(广东)CCUS中心主任、中德(广州)氢能源研究院院长、广东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三十余项。
-
-
[1] 万明忠, 纪文栋, 商浩亮, 姚院峰, 宗育泉.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盐穴物探关键问题及处理技术 . 南方能源建设, 2023, 10(2): 26-31.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2.004 [2] 郑可昕, 高啸天, 范永春, 罗志斌, 李震, 郑赟, 刘云. 支撑绿氢大规模发展的氨、甲醇技术对比及应用发展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2023, 10(3): 63-73.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3.007 [3] 王子兴, 杨美娥, 王浩鹏, 宋民航. 基于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氨重整制氢技术分析 . 南方能源建设, 2023, 10(3): 55-62.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3.006 [4] 黄宣旭, 沈威, 丁光宏. 上海城市碳中和与氢能应用场景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2023, 10(3): 11-22.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3.002 [5] 赵振利, 王刚. 美欧氢能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 南方能源建设, 2023, 10(3): 97-103.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3.010 [6] 徐宪龙, 张艺凡, 孙浩程, 赵浩腾, 赵国睿, 杨浩, 魏书洲.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研究进展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3): 119-12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3.014 [7] 梁展鹏, 向魁, 李华, 朱光涛. CFETR聚变发电厂的储能技术适用性分析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2): 53-62.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2.007 [8] 孙浩程, 魏厚俊, 胡鋆, 陈曦, 王云芳, 韩玉鑫, 刘畅. 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应用研究综述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4): 63-6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4.008 [9] 邵建林, 郑明辉, 郭宬昊, 闫梦迪, 夏子晴, 许宏鹏, 魏书洲. 双碳目标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储能技术应用分析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3): 102-110.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3.012 [10] 张灿, 张明震, 申升, 陈凡. 中国氢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与政策探讨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4): 11-23.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4.002 [11] 罗志斌, 孙潇, 孙翔, 林海周, 朱光涛. 氢能与储能耦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4): 24-31.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4.003 [12] . 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技术专题主编寄语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4): 0-0. [13] . 火电机组低碳协同改造技术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3): 0-0. [14] . 可控核聚变电力工程技术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2): 0-0. [15] 姚若军, 高啸天. 氢能产业链及氢能发电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 南方能源建设, 2021, 8(4): 9-15.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1.04.002 [16] 林海周, 罗志斌, 裴爱国, 杨晖, 王小博. 二氧化碳与氢合成甲醇技术和产业化进展 .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2): 14-1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2.002 [17] 杨源, 陈亮, 王小虎, 谭闻. 海上风电-氢能综合能源监控系统设计 .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2): 35-40.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2.005 [18] 李鹏, 肖建群. 电解水制氢在电厂和氢能项目的设计应用 . 南方能源建设, 2020, 7(2): 41-45.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2.006 [19] 张东辉, 徐文辉, 门锟, 张树卿, 卢嗣斌. 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发展关键问题 . 南方能源建设, 2019, 6(3): 1-5.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9.03.001 [20] 胡轲. 大容量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均衡技术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2018, 5(1): 40-44.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8.01.006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
- HTML全文浏览量: 44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3-05-10